- 媽米
- 32
- 經驗值
- 32
- 在線時間
- 2小時
- 昵稱
-
- 寶寶生日
- 2009-10-10
- 注冊時間
- 2009-6-5
- 帖子
- 5
- 閱讀權限
- 10
- 積分
- 34
- 精華
- 0
- UID
- 705115
 
- 寶寶生日
- 2009-10-10
- 帖子
- 5
|
天使寶寶篇
產后運動 1
新生兒照護 2
嬰兒運動 5
營養(yǎng)與刺激篇 6
產后運動篇
生完孩子,如何甩掉多余的贅肉以恢復昔日窈窕身材,漂亮媽媽開始動一動啰!
瘦臉運動
1.照鏡子動動嘴部肌肉,把嘴部周圍肌肉盡量向上方移動,保持6秒,然后向下和左右3個方向做同樣的動作。重復3次。
2.保持閉口狀態(tài),用手指將嘴角向上拉升,保持20秒。
3. 抬頭向上,用力于下顎尖、脖子兩側,手指按在頸部由下往上按摩20次。
瘦手臂運動
1.手放于肩膀上,以肩為中心,手肘由前向后在空中劃一個圓圈。上半圓時吸氣,下半圓時呼氣。連續(xù)3—6次。再反方向畫圓圈,連續(xù)3—6次。
2.手握啞鈴或裝滿水的礦泉水瓶,由前而上伸直再往后,謹記要貼緊你的耳朵來做這個動作。再緩緩往前放下,重復15次。
3.將右手臂伸高,往身后左肩胛骨彎曲,以左手壓著右臂關節(jié)處,并觸碰左肩胛骨,爾后伸高,左右換邊,重復20次。
瘦背運動
1.身體向下俯臥,肩膀放輕松,雙手虎口交叉,放置在臀部上。
2.先收下巴,慢慢將上半身向上仰起約35°。再慢慢將上半身放下,回到預備動作。重復20次。每做一次,可以休息30秒鐘。不要做得太快,也不要做得太慢。
【小貼士:上仰的角度不可過大,絕不可超過35°,避免傷到脊椎?!?br />
瘦腰運動
1.雙腿開立稍寬于肩,雙臂打開平伸。
2.身體呈側弓步,單手向后伸出,另一手扶住呈弓形的腿的膝蓋處。
3.下半身保持不動,上半身呈起跑狀。
4.反側弓步,身體重心移向另外一側,雙手握拳相對。
瘦腹運動
1.仰身躺在地板上,雙腿并攏,將小腿和雙腳抬起,放在椅子上。
2.手臂彎曲,搭在一起,并抬到胸前位置。
3.慢慢地將上身抬起,直到肘部碰到膝蓋,保持姿勢2秒鐘,躺下,深呼吸2次,再重復上述動作20次。
瘦臀運動
1.俯臥,雙手支撐身體,腳尖伸直。臀部用力,邊吐氣、邊盡量抬高其中一只腳,腳要保持伸直,靜止1秒鐘后放下。再抬起另一只腳。左右交替連續(xù)做15—20次。
2. 雙腿靠攏,立正站好,面向前方,雙手叉腰。單腿輕輕向前跨出,兩膝成
90°彎曲。先吸口氣,再邊吐氣邊回到立正姿式。換腿跨出,動作相同,左右腳重復做15—20次。
瘦大腿運動
1.坐在地上,雙腿并攏,上半身向前傾,抬起大腿,盡量將大腿貼向上半身,維持5秒。每天做3次,每次做10下。
2.雙腿分開站立腳尖向外,雙手放在胸前,一邊吐氣一邊慢慢彎曲膝蓋。膝蓋保持彎曲,然后慢慢將臀部向下及向后移,盡量將大腿彎曲至與地面平行。一邊吐氣一邊慢慢站起,每天做3次,每次做10下。
瘦小腿運動
1.坐在椅子約1/3處,腳尖置于高起的平臺上,腳跟盡量向下壓。接著踮腳,小腿用力,腳跟盡量提高,并快速重復20次。
2.腳伸直坐著,腳跟及膝蓋并攏。以腳跟為軸,腳掌慢慢地用力向左手畫圈。重復20次。
新生兒照護篇
呼吸 每分鐘呼吸次數(shù)可觀察新生兒呼吸是否正常
新生兒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不健全,對呼吸的調節(jié)能力較差,呼吸很不規(guī)則,有時快有時慢,并且還有短暫的呼吸暫停。孩童在哭鬧、吃奶時有呼吸加快,快速動眼的睡眠期心律明顯不整,因此數(shù)呼吸次數(shù)時最好是在熟睡以后,或完全安靜的狀態(tài)下,看不清胸廓運動時可以輕輕解開衣物觀察腹部運動情況,正常新生兒呼吸應是 40 次/分鐘左右,若超過 60 次應考慮有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的可能,應去醫(yī)院檢查和治療。
除觀察每分鐘的呼吸次數(shù)以外,還應觀察孩童的神態(tài)和面色。如果神態(tài)安詳、面色紅潤,一般說是正常的;如果同時有鼻孔張大,鼻翼扇動,唇色和面色青紫,新生兒癥狀不安、煩躁、四肢驚動、呼氣呻吟,應立即送醫(yī)院檢查和治療。
睡眠 新生兒為何會睡眠不安定
新生兒睡眠不安定是一些家長常遇到的問題。睡眠不安定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白天睡得很好,夜晚哭鬧不安。睡眠對于新生兒來說沒有白天和黑夜之分,但對家長影響很大,使產婦和家人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對于這種情況怎么辦呢?可采取幾種方法。一是白天有意識地「干擾」新生兒的睡眠,如輕彈或抓搔新生兒足底,逗新生兒玩耍,給新生兒看一些色彩鮮艷的玩具,將房間布置得亮一些,或抱起來活動等。二是白天不要吃得過飽,少量多餐,使其因饑餓而睡不踏實。經過幾天的訓練,白天和黑夜的睡眠習慣就會調換過來。如上述方法不能奏效,可在醫(yī)生指示下在晚上給新生兒一點鎮(zhèn)靜藥,使其夜間安靜入睡,一般給一次就能糾正過來,當然后一種方法盡量少采用。
另一種是晝夜睡眠都不安定,這就需要尋找嬰兒睡眠不安定的原因,再采取對應的措施。首先檢查母乳是否充足,因為嬰兒饑餓必然睡眠不安定,而嬰兒睡眠不安定影響母親的休息,母親休息不好反過來又抑制乳汁的分泌,如此循環(huán)下去不利于母嬰的健康。如確實存在這種情況,可在母乳喂養(yǎng)后適當加喂一些牛奶,嬰兒睡眠安穩(wěn)時,母親就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乳汁必然分泌增多,以后并不一定每次都要加喂牛奶。如室內溫度過高,或穿衣物過多或過緊,嬰兒因太熱而睡不安穩(wěn),此時嬰兒鼻尖上可能有汗珠,身上也是潮濕的,這就需要降低室溫,減少或松開衣物,嬰兒感到舒適就能入睡了。如果嬰兒手腳發(fā)涼,則可能是保暖不足而睡眠不安,可加蓋被子或用熱水袋加溫。尿布濕了孩童不舒服也睡不著,應及時更換尿布等等。如果上述情況都不存在,而母親孕期有抽筋等病史,新生兒可能有低鈣血癥,低鈣血癥的早期之癥狀為睡眠不安定、易驚,可給嬰兒補充維生素D和鈣片。如果睡眠不安定還伴有發(fā)熱、吃奶差等其它情況時,應去醫(yī)院請大夫診治。
哭聲 學會辨別嬰兒的哭聲
各種原因引起的新生兒哭鬧有時會有一定的特點:
(1)饑餓引起的哭鬧,開始時哭聲平緩、婉轉,給奶吃時哭聲馬上停止,如果長時間不能滿足新生兒的需要,哭聲會逐漸變得劇烈。
(2)炎癥或身體不適的哭鬧,為持續(xù)性、經常性哭鬧,或哭鬧的同時伴有煩躁、吵鬧,如外耳道癤腫時可伴有軀體的躁動、搖頭或用手打頭。
(3)打擊、驚嚇或燙傷往往引起爆發(fā)性哭聲,聲音高而尖,回聲較長或特別短。
(4)臀部泛紅哭鬧。大小便之后由于尿液和糞便刺激了皮膚部位引起哭鬧,由于這種刺激有一個逐漸加重的過程,嬰兒的哭聲也是由弱到強,及時更換尿布后可以緩解。
(5)大小便哭鬧。有的嬰兒在大便時,尤其當大便較干時,由于腸道的蠕動,使新生兒腹部發(fā)生疼痛而哭鬧,在嬰兒尿道口或包皮感染時,尿液會刺激局部引起疼痛,常為突然的哭鬧,也可以比較劇烈,大小便排完之后比較快地安靜下來。
(6)顱內出血或缺氧缺血性腦病時,常引起腦性尖叫,特點為音調高尖,無回聲的哭叫音。
(7)陣發(fā)性劇烈哭鬧,常為腸絞痛的癥狀,哭鬧非常劇烈,可出現(xiàn)雙腿向腹部屈曲,持續(xù)十幾分鐘或數(shù)十分鐘,給予喂奶或安撫均無效或僅緩解極短的時間。哭鬧為陣發(fā)性,間隔時間長短不等,從十余分鐘到十余小時不等,哭鬧間期嬰兒一般狀況良好,飲食、大小便基本正常?;颊叱3t[得全家不得安寧,異常緊張,而大部分患者在來醫(yī)院途中緩解,全然沒有劇烈哭鬧的痕跡。這種患者時好時壞,斷斷續(xù)續(xù)可延續(xù)數(shù)天,一般不超過一周。身體檢查也沒有明顯異常,多發(fā)生在出生后一個月或一個月以上的嬰兒。
(8)低弱的哭聲,伴有呻吟,同時精神反應差,是病情危重的警示,應該馬上送醫(yī)院診治。
一般來說只要滿足了嬰兒的要求,或解除了不適,新生兒很快就會安靜下來。如仍不緩解,提示嬰兒處于異常狀態(tài),應及時去醫(yī)院檢查。
糞便 糞便顏色能反映疾病狀況
新生兒的糞便如果偏離正常顏色,出現(xiàn)以下幾種顏色,應要注意,因為它們可能反映某些疾病狀況。
(1)綠色:常較稀軟,是由于腸道蠕動快,膽汁來不及代謝就排出所致,常見于喂食不當,新生兒受涼,生活環(huán)境改變以及新生兒進食不足(即饑餓性腹瀉)等原因,也可由于胃腸道內或胃腸道外疾病所致。如果新生兒情神狀況良好,食欲正常,僅僅出現(xiàn)1~2次大便顏色的改變,家長不必擔心,可能為暫時性改變,經適當?shù)恼{理就會恢復。但家長一定要密切觀察大便的變化,因為綠色大便也可能是腸道感染或其它全身疾病的前兆,必要時家長可留取黃豆到蠶豆大小的新鮮大便標本放在玻璃瓶內送醫(yī)檢查。
(2)紅色:要警惕大便中是否有血液,應該觀察是鮮紅色還是暗紅色,是與大便混合在一起,還是僅在大便的表面,是否伴有稀便或膿液。紅便屬于異常的大便,常見于腸道感染性疾病、肛裂、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應該到醫(yī)院就診。
(3)黑色:也叫柏油便,是血便在胃腸道轉變而來,因為新生兒腸道蠕動快,不像成人的柏油便顏色深,往往癥狀為紫色或黑紫色,黑便的意義與紅便相同,也要到醫(yī)院就診。有些藥物也可使大便發(fā)黑,特別是中藥制劑。
(4)白色:大便白色、灰白色或極淺的黃色,提示新生兒膽道系統(tǒng)阻塞,白便患者往往伴有黃疸。如果新生兒有嚴重的黃疸,明顯增高的膽紅素可以透過腸道上皮浸潤到大便表面,使大便略呈黃色,此時撥開黃色的表面就可以發(fā)現(xiàn)灰白色的大便,白便表示肝、膽系統(tǒng)疾病,一定要到醫(yī)院就診。
嬰兒運動篇
根據(jù)小寶寶的肢體動作發(fā)展,我們可以做一些搖搖手臂、翻翻身體、轉轉頭的簡單動作。
運動前準備:
準備軟墊、寶寶需穿著舒服柔軟的衣服,還要有足夠的體力精神,而且飯后是不宜運動的。
開始運動啰!
1.將我們的手指、布團或鈴鐺…等各種不同質感的東西放到寶寶的掌心,并留一段「尾巴」在緊握的手掌外。然后我們輕輕往上拉起「尾巴」,或是我們的手 (如果寶寶抓的是我們的手指的話),停頓個幾秒鐘,然后再放下;重復做個4-5次,再換手。
2.輕輕抓住寶寶的腳踝,然后左右交互屈、伸,像是在太空漫步一樣。然后再讓兩只腳一起屈、伸,既可以加強關節(jié)的 靈活度,也可讓腳肌肉更結實??!當然,如在寶寶的腳腳掛上鈴鐺,屈屈伸伸的同時,還有叮叮當當?shù)穆曇?,寶寶運動起來,就更有趣了!
3.寶寶趴在軟墊子上,我們趴在他的正前方,面對面。然后找個可以發(fā)出聲音的
玩具,逗逗寶寶,以吸引寶寶隨著聲響轉頭、抬頭。這不僅可以強化寶寶背部與頸部的肌肉結實,也可以借著前庭做感官統(tǒng)合,將訊息傳至大腦中樞神經,形成寶寶在認知及動作上的學習。
4.寶寶躺著,我們從肩部抱起,并支持頸部,漸漸形成坐姿?;蛟趯殞毮芸刂祁i 部的力量后,抓住寶寶的手腕處拉起,形成坐姿。此運動可以強化寶寶的胸腹部肌肉力量,也可以作為寶寶學會坐之前的準備運動?。?br />
5.從腋下扶著寶寶的身體,讓寶寶漸漸站起來?;蚴亲寣殞氉ブ覀兊氖郑斒譂u漸拉高,寶寶的腿就會試著站起來,而且還會踏踏踏的,真的就像在走路呢!還可以用不一樣的材質當作腳踏墊,例如,有床墊軟軟滑滑的感覺,也有草地刺刺的感覺…。讓寶寶感受不一樣的足下滋味!
營養(yǎng)與刺激篇
1~3歲,是人類腦部活動最活躍的階段,能掌握腦部發(fā)展的關鍵,就能協(xié)助寶寶啟發(fā)智能。尤其是三歲以前的寶寶,神經細胞間的連結還未穩(wěn)定,適當?shù)臓I養(yǎng)和刺激的提供,對寶寶的發(fā)展格外重要。
寶寶各階段腦部的發(fā)育重點
胎兒時期
從精卵結合后第三周起,胚胎的神經系統(tǒng)便開始成形。這段時間的營養(yǎng)補充關系著胎兒先天的發(fā)育。醫(yī)學證實:胎內生長遲緩,日后將嚴重影響后天心智上的成長?!耗阁w需攝取均衡的營養(yǎng)』,這個時候,這句話已經不是口號,而是要身體力行!多吃魚類以及綠色蔬菜,攝取大家耳熟能詳?shù)腄HA、AA、核苷酸、維生素B、維生素C、葉酸等,對于胎兒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及組織修復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0-2歲時期
寶寶出生時,大腦神經細胞數(shù)目已達成人水平,而出生到兩歲之間,腦的重量卻會持續(xù)增加,這時候的發(fā)育重點其實是在細胞間的突觸連結(建立腦神經細胞間的連結網絡)及軸突的髓鞘化。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功能在此期間成長完備,因此兩歲之前是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最快的時期。
3-6歲時期
3歲之前,寶寶的突觸會產生爆炸性的遽增,數(shù)量多達一千兆個,是成人的兩倍,3歲到6歲時,神經纖維幾乎都已髓鞘化,身體在接受刺激后,可以很快地、準確地由感官器官傳到大腦,神經系統(tǒng)較為穩(wěn)定。
腦的重量雖只占人體的2%,但是所消耗的熱量卻高達整體的20%;特別是【突觸的連結】是一種建立通路的過程,需要足夠的營養(yǎng)與感官刺激來加以協(xié)助。所以要促進腦器官的發(fā)展,并維持活躍運作,基礎營養(yǎng)素缺一不可。
加快腦細胞傳送速度 關鍵營養(yǎng)素
對智能的發(fā)展而言,最重要的是在大腦發(fā)展的每個階段,神經系統(tǒng)的構造能建構完整,而且神經突觸的連結與高等功能的發(fā)展聯(lián)系都能發(fā)育良好。過去大家只注意到腦細胞本體生長所需的DHA,卻忽略了腦部突觸連結網在建構時所需的營養(yǎng)。
根據(jù)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生醫(yī)生化研究所的研究中,找出了與腦神經元突觸連結網相關的重要營養(yǎng)素:磷脂膽堿、磷脂乙醇胺、磷脂絲胺酸、磷脂肌醇、神經鞘磷脂,它可以在髓鞘化的過程中,幫助建立既堅固又寬廣的通路,確保訊息傳遞完整而不漏失。
當訊息在腦細胞之間的傳送速度提高了,就像計算機一樣,運算速度變快了,反應力就會提高,而腦部的學習和記憶能力也會相對提升。
|
|